第831章 小收获(2/3)
地掠夺、文化同化政策与19世纪60年代的“新西兰战争”,使得条约精神在殖民初期几近名存实亡。
直到1975年《怀唐伊法庭法案》的出台,毛利人才得以通过法律途径系统性追索被侵犯的权利。
《怀唐伊条约》的签署虽确立英国的统治。
1852年《新西兰宪法法案》赋予殖民地有限的自治权建立代议制政府。
1893年全球首个赋予女性普选权的法案,展现新西兰在社会改革上的先锋性。
而1907年成为自治领则标志着其脱离伦敦的直接控制。
新西兰的独立并非通过暴力革命,而是通过渐进式宪政改革实现的。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其立法自主权,1947年正式采纳该法案后,新西兰才在法律意义上成为完全主权国家。
这种“温和的独立”路径,与其建国基础的契约精神一脉相承。
“在电影沙丘里面,可以增加这种独立模式,具备一定现实抗争得指导意义,”这是一位新西兰历史学教授在跟古旋风交谈的时候,希望好莱坞超级导演能够加入毛利人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历史进程。
“有时候,不流血牺牲也是一种合理选择。”
古旋风也觉得有道理,美国独立是血与火的斗争,虽然热血但也付出太多牺牲,得到的结果,好像跟新西兰没有两样,也不知谁更高明。
当然,两者在英国殖民者心目中地位不同,所产生的结果自然不同,当时的北美大陆,对英帝国而言,是一块不可分割的领地,自然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美国脱离统治。
老实说,美国在当时所谓独立军,在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面前不堪一击,只不过北美大陆太大,老鼠都能把猫拖死,何况还有来自法国的强力援助。
古旋风让助理记录下教授的提议,考虑在《沙丘》 中增加一个以毛利人为原型的原始部族,或许在其中可以有不一样的思维碰撞。
进入圣保罗教堂,古旋风明显能够感受到其中缺乏历史厚重感,现代建筑设计,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