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8章 印度汽车产业(2/4)
坞的电影里。
哦,很多人以为印度电影只有‘宝莱坞’,其实印度有很多影视基地,基本上都用‘X莱坞’这样的名字来命名,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上面那五个。
而这些‘X莱坞’之间差距其实很大,比如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影片出自宝莱坞,他们通常以北印度语言为主;而拍摄《巴霍巴利王》的托莱坞则喜欢用泰卢固语,位于清奈的康莱坞则喜欢用坦米尔语诸如此类,更有意思的是,一家电影公司的电影如果受欢迎的话于是就互相抄:宝莱坞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很受欢迎?那么其余几个‘莱坞’就会迅速用自己的演员和语言再拍一次然后卖钱。
知识产权?在印度没有这个词!
这也就导致印度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一,每年两千多部电影,这两年数量都直奔三千……
话说这‘印度斯坦大使’的汽车还很有收藏价值,萧鹏就有好几辆——厄立特里亚还真的能找到一些二战前的印度车、意大利车!
当时英国人从意大利人手里夺走厄立特里亚后,不少印度汽车也进入了厄立特里亚——还都是黑色的!
在等级分明的印度,那时候连车都分等级,同一种车也会通过车身颜色来区别主人身份等级。
呃,这好像是从英国人那边学来的……
这种独特的通过车身颜色区分车主身份的方式给谁提供了便利?
暗杀者!
他们看到车队的时候通过车身是什么颜色的车来挑选自己的暗杀目标。印巴分治时期很多印巴高官就是被这样打死!
更可笑的是他们明明知道如此还要坚持这样可笑的习惯。
面子比生命都重要!
当年龙国加入WTO的时候,很多公知抨击龙国的汽车关税政策,到现在还有一些人说什么‘外国买车比国内便宜’。可是事实上呢?早在1952年印度就成立了汽车关税委员会,就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产业。
像这样的部门基本上在世界上所有有汽车工业的国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