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我在非洲当酋长> 第1319章 苏联时期的机械设计理念(1/3)

第1319章 苏联时期的机械设计理念(1/3)

    萧鹏揉着自己的屁股,这一路过来差点儿颠死自己。

    他实在受不了这一路慢悠悠的速度了,所以选择摩托车。

    这也是科伊达村的主要交通方式,平均每十户人家里有一台摩托车——而且还基本都是前苏联集体农庄时期的遗留物。

    科伊达村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当年红旗农庄的成员。

    苏联解体的时候,当然也冲击到了这边。

    很多人选择了离开,现在这里的人数不如当年的十分之一,而且当年很多的农庄集体资产也变成了私人资产。尤里刚来这里的时候就买了一辆摩托车成为他们的交通工具,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这还是他们家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边的生活怎么样可想而知。

    萧鹏刚看到尤里的摩托车的时候还很兴奋——那是一辆乌拉尔-72三蹦子!

    老版的!

    不得不佩服俄罗斯人,这只要能用的东西就都不会扔!

    老版乌拉尔72摩托车已经停产六七十年了吧?

    这简直是传奇中的传奇了!

    在1935年的时候,德国陆军成立了一个军用摩托车部队,军方要求宝马、尊达普等三家德国企业研发一款挎斗摩托车,具体要求就是可以搭载三名乘客,最大负重五百公斤,有越野能力等等等等。

    最后获得军方订单的摩托车有两款,一款是宝马的r75,一款是尊达普的ks750。

    这两款摩托车对世界摩托车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龙国制造的第一辆摩托车‘井冈山摩托’其实就是尊达普ks750的翻版。

    虽然当时苏联和德国曾经签署过《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斯大胡子还是挺有危机感的,准确的判断出这只是德国的权宜之计,于是苏联人也为了和德国的战争未雨绸缪做了大量的准备——当然,后面的历史说明,很多准备都是无用功。

    但是有一项他们倒是做对了,那就是他们认识到了机动性的重要性,想尽办法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其中就包括仿制宝马r75。

    他们从当时的中立国瑞典购买了五辆宝马r75然后偷偷运送回国进行拆解复刻,于是到了1941年的时候,他们生产出了苏联产偏三也就是乌拉尔7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