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我的科学时代> 第一百九十七章 1937年的‘百青计划’?(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一百九十七章 1937年的‘百青计划’?(2/4)

各的方向,四中青年救亡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发展培育优秀人才,数量约为一百人左右,这样可以为组织提供人才,当然数量并不绝对固定,越多越好。”林婉缓缓说道:“如此一来,等数年后,甚至十数年后,组织的发展需求就会有支撑,不会受到限制,或者出现断层。”有用之才。这是四中青年救亡组织的核心观念,没有侧重获取情报和探查信息,只专精于一点,发展人才。有了人才,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厉害……”余华感叹,他的思维和目光还是存在局限,没想到这个时代的红色组织,便已经想到以后的事情。这是什么?这是后世千青计划的翻版,不,或者可以称之为1937年的‘百青计划’?味道太熟悉了,难怪,抗日战争末期八路军会呈现爆发式的发展。这就是既谋当下,亦谋未来!“还想知道什么?”林婉笑道。余华摇了摇头,说道:“瑾瑜,组织上能不能给我找一些镍和锰,大概四五十克就行。”“镍和锰?没问题,你拿来干嘛?”林婉有些疑惑,还是点头应下,虽然镍和锰属于战略物资之一,但在天津城搞个四五十克是没什么问题的。只不过,林婉有些好奇的是,余华要镍锰材料干什么。谷詩“搞個试验,有些想法想要验证一下。”余华微笑道,以他的能力,暂时搞不到镍锰材料,唯有借助组织的力量。有了镍锰材料,便能造出新型坦克装甲钢的样本,有了样本,才有底气去找约翰·拉贝。“试验,厉害……”林婉感叹,她还处于学习阶段,余华这家伙就已经从‘实验’过渡到‘试验’。实验是测试已知,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前人的理论。试验是探寻未知,通过实际操作探寻新的理论。一字之差,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余华微笑着,向林婉眨了眨眼睛。别克汽车平稳行驶,沿着乡间道路前行。上午八点,旭日东升,阳光略微炽热,路面还有一丝凉意,别克汽车稳稳地停在清华园门口,今日是保送生参加入学考试的日子,校门口相较之前,热闹些许,停了不少汽车,福特牌和别克牌最多。余华下车,告别车上的杨修和司机,背着装有所有材料的书包,转身迎向阔别许久的校门。他已经二十多天没来清华园了。看着熟悉的校门,余华面露微笑,从今天起,他就要以清华保送生的身份,成为这座名校的一员,跨越百年时光,他终于完成了后世无数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梦想,考入清北。招生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