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六百六十二章 不义联盟(十四)(2/4)
或许有人觉得可以制造生产类型的机器人,但是资源和流水线是有限的,时间就更是紧迫。光是生产战斗机器人都生产不过来,有限的资源当然要都投入到战斗领域。人类不如机器人好用,也只能凑合着用了。
在这一过程当中,很多的人类都被迁居去了氪星。这里的各项设备不太适合弱小的人类,但是好歹也是人形生物曾经居住的地方,凑合凑合也能用。
1999年的人类人口大概60亿,这一下就迁走了20亿左右的青壮年,大概占地球全部青壮年数量的一半。再加上一些非青壮年年龄段的特殊人才,一共迁过去了23亿左右。现在地球上还剩下37亿左右的人,基本上直接就少了一半。
人口比较密集的国家抽调的比较多,可以说是不存在什么生存空间压力之类的问题了。全球资源重新分配,管你是穷是富,全部从头开始。
在巨大的战争压力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判定你从事什么工作,只看你能从事什么工作,看你从事什么工作能够为社会带来最大的助益。和什么家世、财富、个人意愿之类的无关,大家平等的都是齿轮。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战争时期只需要实业,搞金融的可算是倒了大霉。所有与金融沾边的行业一夜之间全部消失,全都滚去打螺丝了。
在全球大生产的背景下,生产全球化不可避免。毕竟各国各地区拥有的资源不同,劳动力类型也略有差别。除了极个别国家有空间搞全产业链之外,大多数都是生产零部件。
全球化发展到最后就是越来越模糊国家的界限。因为生产上需要合作,而所有东西都为生产让路。不管是政策、法律、经济、外交,都必须趋于一致,否则就会影响生产效率。
在布莱尼亚克这个有形的大手——事实上有点过于有形了,抽人那叫一个疼——的掌控之下,现在人类终于可以以人类文明称呼自己了。全球基本共用同一套布莱尼亚克政策,除了语言和地区习俗略有不同之外,已经实现了地球大融合。
至于经济危机,那东西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布莱尼亚克政策怎么看也和资本主义不沾边,根本都不存在经济的流动性了,也就无所谓经济危机了。
不过那是高压的战争状态,战后自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