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我想过继到先夫人名下(2/4)
血脉,与萧氏非亲非故,为何三番两次替那对母子筹谋?”
在永宁侯眼里,裴桑枝也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
裴桑枝一字一顿:“父亲,我想过继到先夫人名下。”
旋即,不疾不徐地解释:“先夫人祖父曾官拜户部尚书,虽儿孙庸碌,未能延续荣光,久而久之门庭祚薄,子息凋零,族中子弟近二十余年来几乎在朝堂里销声匿迹。”
“但,我特意向荣国公打听过,先夫人嫡亲的侄子有惊才绝艳之姿,已然连中两元,在辞赋、策论上的造诣更是令人望尘莫及,已致仕的兵部尚书周老大人,收其为关门弟子,日后前途无限可期。”
“裴惊鹤素来交友广阔,恩泽遍施,至今仍有众多故旧感念其恩义。”
“若我能被记在先夫人名下,萧家、裴惊鹤的旧交,都会成为我扶摇直上的垫脚石。”
“不过就是逢年过节添一炷香,便能换取如此庞大的利益和人脉,实在是本小利大的买卖。”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先夫人身上的污名能平反昭雪,毕竟我不能有一个背负着与人私通骂名的嫡母。”
“父亲,您好生思量思量。”
“周老大人乃永荣帝之挚交好友,当今圣上更是以亲族尊长之礼相待。”
“与萧家嫌隙若不及时化解,恐日后反噬,悔之晚矣。”
听完这番言辞,原本怒不可遏、准备厉声呵斥裴桑枝胡言乱语的永宁侯,一时语塞,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之中。
没落的萧家,竟还能有此造化?
“真的假的?”永宁侯眉头一皱,狐疑道:“周老大人收关门弟子这等大事,外头能半点风声不漏?”
裴桑枝嫌弃地觑了永宁侯一眼:“父亲,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您连那个圈子的门槛都够不着,又怎么会知晓其中消息。”
“权贵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您以为永宁侯府还是清玉大长公主坐镇时的侯府吗?”
“或许等先夫人嫡亲的侄儿高中三元之时,周老大人自会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