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京师天宫志(4/7)
杆机关的那种,上下三层满满当当。
仔细再看,发簪、耳环、步摇、项琏、发箍、手镯、戒指、扳指。甚至还有华胜(额头贴花)、璎珞(胸前珠饰)。
金的银的,玉的铜的,錾花螺钿、竹角象牙……但凡常见的首饰材料,这儿几乎都有。
林思成看了好一会,又抬起头,看了看庄子敬。
“林老师,你见谅,知道您忙,所以我把能带的都带了过来!”
庄子敬颇有些不好意思,“这些都是我父亲早些年收罗的,之前,店里的师傅当做设计样品,做了一部分仿品卖了几年。但这两年已不太流行,就想着找个内行鉴定一下,能出的出一出……”
就说怎么这么多。
但别说,真有好东西。
林思成先挑起了一对鎏金银环。
银丝鎏金,累编而成。龙耳后贴,无角无爪,颈部之后则为鱼身。
这种造型称之为“鱼化龙”,源自唐朝,盛于宋、包括元和明,四朝均不禁民间佩戴,专用来束发。
宋、明时进士高中,皇帝有时也会赐这种发环,喻意“鱼跃龙门”。
清不行,别说龙了,鎏金器都不让用。
老化痕迹很重,些许处已磨完了金漆,露出内里的银质,但做工很不错。
看了两眼,林思成往下一放:“工艺不错,朔州的金泥工(金汞齐),应该是明中晚期左右,大致正德到万历年间……”
庄子敬顿然一喜:“明代?”
“对,明代,不过是民间工艺!”
之前请人看过,庄子敬当然知道这是民间工艺,但不知道具体是哪的工艺,年代也断的模模糊糊。
心里一直没底,所以就没出手。
现在知道了,明中期,朔州银铜鎏金,比照近几年的行情要价就行。
庄子敬道了声谢,郑重其事的放到一边。
林思成又拿出了一件手镯:
依旧是鎏金银累丝,依旧是龙形。但比之前一件,做工更为精细,工艺更为复杂。
其它不说,只看镂空龙身、银花丝的编法就知道,这一件比那一件难累的多。
林思成看了好一阵,递给赵修能:“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