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历史军事> 大唐协律郎> 0238 在世菩萨,往生成佛(3/5)

0238 在世菩萨,往生成佛(3/5)



    “眼下织坊中无分老幼,见簿者日给食粟米两升,隔日加面二合。织工日作两个时辰,成绢十尺、布十二尺者为完工。丁幼则无所出……”

    粟米两升在三四斤之间,加水蒸煮做熟之后重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看起来或许不少,后世许多人可能一整天都吃不了几斤粮食,但那是在有丰富的菜肴零食等其他能量摄取方式的搭配下。

    如果纯主食摄入的话,两升粟米的伙食分配在一日进食当中,固然不算饿,但也饱不了,这样的饮食标准也很难维持重体力的劳作,所以织工每天只进行两个时辰的劳作。

    这倒也不是纯粹的心善,而是因为织坊中的织机和工料都供给有限,而收容的灾民数量又太多,为了确保这些有工作能力的人都能参与工作,只能限制每个人的工作时间。

    熟练的织工每日织绢能达到两到三匹之多,但那是在不限制工时的情况下。

    一匹绢四十尺,每人日织十尺,按照匹绢五百钱的价格,那每个织工每天可获得一百多钱的收益,扣除生丝、麻线等成本,每人可以见收五十钱左右。

    织坊中能够正常上工的织工约在一千五百人,那每天织造可得七万五千钱。但是织坊中近三千人,每人日食粟两升,按照当下粟价斗粟七十余钱再加运费等各类消耗可达百钱,以及隔日发给的面,每人每天纯饮食消耗便达三十钱,每日便是九万钱。

    如此一来,织坊每维持一天,便会产生一万五千钱的亏损,即十五贯,一年就是五千多贯。而这还只是纯粹的饮食开支,机器的增加、场地的升级等其他各项开支若都加进去,所需要的成本则就更多。

    所以之前张义等人回洛阳去汇报各地织坊已见绢布五千余匹,也真是报喜不报忧了。事实则是,就连郑州织坊运行这么顺利的织坊都还在亏损状态运行着,其他的地方亏损比例只会更高。

    不过这些开支当中,成本占比最高的还是饮食的消耗,之所以每人饮食成本达到三十钱之多,根本原因还是大灾之年粮价激增,斗粟达到上百钱之多。

    须知在封禅之年,洛阳一斗米时价才只十几钱,如今则达到数倍的增幅,也就让生存成本大增。

    换言之随着灾情过去,粮价重新企稳,以及织工们的工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