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政定江南,北疆烽火渐(2/5)
捉方腊的人,从韩世忠变成了鲁智深和武松,但效果是一样的。当宋江得知,鲁智深和武松捉了方腊以后,大喜过望,他们赶紧研究彻底剿灭方腊部方腊义军的方法。这时,陈箍桶主动站出来表示:“草民愿去说他等投降。”这次宋军能如此顺利的大败方腊义军,并成功捉到方腊,陈箍桶居功至伟。所以,宋江对陈箍桶已经很信任了,进而跟陈箍桶交了实底:“陛下对摩尼教极为了解,知晓摩尼教乃是教导人造反之教,故而有过圣旨,教我等铲除摩尼教。”宋江的话说得很明白,那就是,他也想招降方腊义军,这样就能减少自己手下的虎贲军再跟方腊义军对着消耗。要知道,现在的虎贲军也就剩十二三万了。关键,还有大量的方腊义军没有剿灭呢。这到了最后估计虎贲军多说也就能剩七八万。虽说这是应有之举,大家全都心知肚明,朝廷就是再有钱,也不可能养那么多义军出身、战斗力又并不强的军队,但作为虎贲军的最高统帅,宋江肯定希望自己手上的军队能更多一些。这是人之常情。这里顺便说一句,被淘汰的宋江义军,赵俣一点都没有亏待他们。如今朝廷手上有那么多从士绅地主手上缴获来的土地可供分配,因此,不论是战死,还是受伤,都会得到朝廷绝对可观的抚恤,不死就更不用说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改变命运。这也就使得,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朝廷在使用驱虎吞狼之计,但因为朝廷在抚恤方面做得极佳,赏赐的功田都是其家乡所在的良田或者是苏州、常州等太湖地区的良田,所以,宋江义军的将士皆是心甘情愿地为朝廷卖命,即便是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这就是朝廷的高明之处,深知人心所向,以恩泽笼络人心,让将士甘愿为其赴汤蹈火。再说回来。宋江肯定愿意不战而屈敌之兵,但赵俣的圣意在这,他也没办法。陈箍桶听了,说道:“陛下防摩尼教情有可原,摩尼教却有教人造反教义,一旦放任自流,必将荼毒天下,酿成大祸。但眼下,义军已群龙无首,方寸大乱,正是引导他们迷途知返最佳时机。至于摩尼教之害,草民有一法,或可根除。”宋江问:“何法?”陈箍桶说:“制摩尼教佛相,教他等轮番唾之、溺之,若从之,必不敢再信奉摩尼教,若不从,尽诛之。”宋江听言,眼前一亮,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万一赵俣不同意呢?那时,陈箍桶都已经把方腊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