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船王(3/5)

点道理”在香港的码头工人、跑船的海员,就没有不知道环球航运的影响力,很多人都是靠环球航运在讨生活。上千的海员,背后就是上千个的家庭,而且一个海员,养活一家人毫无问题,因为他们吃住在船上,一年最低纯收入1300(十三薪)。也不是说海员就完全是赚钱的机器,如果是在香港停靠,有机会可以上岸的;而且,一年可以休息十八天。一些单身的海员,那十八天难免要去红灯区,美美的享受一番。当然,环球航运鼓励海员将工资存起来,五年工作期一满(高级海员是三年),就可以上岸结婚什么的;第二个工作期,就可以是一年二十五天的假期,可以分两次休假,各项福利也会上去。陈光良视察了陈氏家族在香港的三个重点工地——清水湾时代影城、花园道1号平安银行大厦、中环德辅道香格里拉酒店。三大地盘上,有着数百人的工人在劳作,养活着1500人以上的工人。说实话,时代影城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动工,陈光良主要也是考虑香港‘难民’很多,他好多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数。这个年代的香港,就业率非常低,很多人都是靠政府和慈善公司救济,很多家庭也只能说‘饿不死’的程度,勉强过日子。有工作的人,那都是幸福的,哪怕一份30港币的工作,也有人抢着走。在花园道平安银行大厦的地盘上,陈光良看着即将‘封顶’的15层大厦,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座写字楼总投资是1000万港币左右,之前预算是200万美元,很多建筑材料还需要从英国进口,例如玻璃、特殊钢材等。“月拱门的玻璃幕墙,已经从伦敦定制好,预计三月份就能抵达香港差不多在年底的时候,就能基本竣工,届时成为香港最靓最高的大厦!”一旁的陆元台,得意的说道。他来到香港,很多精力都放在这座大厦上,自然骄傲不已。陈光良满意的说道:“香港需要这样的地标性建筑,现在外国人看待我们香港,总是说是走私的天堂、平民窟,但却不知道,香港是孕育着工业、贸易、金融、航运的摇篮。”属下们已经习惯老板的自信。春节前夕,陈光良带着两位妻子,以及长江地产的严宽、陆元台,还有命理学大师韦千里,来到深水湾。他先是凭借前世的记忆,来到深水湾79号的地段,考察起来。此时的深水湾79号,尚且是一片空地,并无英国人居住。“韦先生,替我看看这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