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余旋风来了(四)(2/3)
这可能是七八十年代才具备的现象,就像是来中国访问的指挥家小泽征尔一样,这个日本人从沪市北上,受到了领导层的热烈欢迎,放在以后简直难以想象。我们是朋友!访谈节目进入尾声,国谷裕子提及了一开始她想要问余切的问题:“余桑,你为什么在这种论战中不紧张?”因为我的十万万同胞在支持我?因为我的三千万海外同胞看着我?余切说了实话:“我在学校经常开会搞演讲,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大场面。”“如果你登上了nhk的晚间新闻呢?”“也不是什么大场面。”余切皱了皱眉头,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和人辩经这条路子,余切从来没有输过,再不济他还有开枪这个底牌。节目非常成功。电视直播的效应,是传统纸媒的传播度远远不能及的。中国作家团在东京刮起了“旋风”。《读卖新闻》形容“中国作家”:“正在尝试更为自信的接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持不同观点,敢于说不!”其中,尤其再次提到了青年作家“余切”,记者松永形容道:“‘余切’在中国,是一种数学符号的意思,代表三角形两条直边中,邻边和对边的比率……但我确实会想到很小的时候,当我遭受到同年级生的欺侮的时候,我会把三角尺取出来,用它上面的锐角对着外面……”“……我说,你敢来试试?我会戳瞎你的眼睛!”“这大概就是他勒令所有人道歉那样吧,要么事情就按照他那么来,要么就别录制下去。”《朝日新闻》是日本发行量第二的报纸,这家报社更加具有“左”的性质。该报社在六十年代,热情洋溢报道了日本学生团体,又对其中的领袖重信房子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采访。在今年,这家报社成为全日本第一个放出“日本在二战中确切进行了图图”资料的报社,多年以后,倒过来被亚洲其他过来拿来状告日本政府。《朝日新闻》从侧面描述新闻:“住在神户的华裔作家陈舜臣一直以‘为人和善温厚,认真自制,从不妄自尊大’出名……他几乎从来不对人发脾气,但为了这一次文学会谈,他匆匆赶到东京,然后得知巴老并不能参加会谈……一度非常失望。”“然而,参加完会谈之后,他立刻说‘从创作《鸦片战争》等中国历史传记开始,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人和汉唐时期的人差别过大’……”“但是我错了,这一颗心脏只是在等待契机重新复苏。”《每日新闻》是偏向“右”的媒体,他们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