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文豪1983> 第122章 余老师的大讲堂(2/6)

第122章 余老师的大讲堂(2/6)

视,忽然,苏彤想起来了:“余桦,你是不是在《十月》发过文章?那个《十八岁出远门》,就是你写的!”“是我写的!”余桦心里面觉得自己牛逼坏了,然后问苏彤:“您写了什么文章?”“我写过一些诗,不怎么不出名。”“那您在什么地方工作呢?”“我正是燕京师范大学毕业的,现在是《钟山》杂志的编辑。”靠!大学生!我真讨厌大学生!考不上大学,难道是我的问题吗?他俩不是唯一互相打听情况的,随后的几天,学员们通过自我介绍、串门等行为,摸清楚了各自的背景。这个文学院本身是初级中级作家来“进修”的地方,因此学员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已经在文学大刊做了名编辑,出身于文学世家,此次来增光添彩,有的人才刚从地方小刊物上脱颖而出,确实是来长见识的。而有的人,比如余切这种人,已经走上了讲台。文学研究所建国后不久即成立,当时传承有序,老带中,中带新,然而几经波折,最后解散了事,此后几十年不开办,作家们的资历和工龄通通被洗清,重头再来,但文学却仍然在发展,老中青三代作家于前几年一齐熬到了服务器重新开放,于是同台竞技,重刷副本,此时版本已经有所调整。最终导致进修班重新开办时,诞生了余切这种几年走完别人几十年的怪物。八里庄南里是文学院的地址,也是进修班宿舍所在地。学员们在这吃住。这地方很好啊,天天都有看,简直是天堂。这期间,他们一直听到余切到处筹款的消息,每天从报纸上都能看到“春雨行动”的筹款额。最新的消息是,筹款额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万。这主要是京城周边的情况,而全国各地的筹款还在统计当中。《经济参考报》很关注筹款的情况,他们预测,在本年度各大城市最终能筹集到百万元。这证明这条路子是行得通的。百万可以满足一个几个城市的新生儿的当年需求了。余切肯定不能真把全国十年的新生儿疫苗全包揽了——如果他一个人彻底干成了这件事情,那要官方来干什么?“脊髓灰质炎”从一个很小众的医学用语,逐渐成为大众熟知的病症,因为在《小鞋子》里面,余切写的阿里一家太朴实、太真诚,而最后阿里的妹妹却有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一时间,许多医院都有家长来询问,自己的孩子是否打过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但凡是在城市里面生活的家庭,几乎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而农村里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