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天有二日(3/12)
暂代吏部尚书。”刘继隆看向高进达,接着又看向崔恕:“将关中等处精骑、马步兵,尽数调往华阴,再派人核验同州、华阴等处粮仓粮草是否如在册那般充足。”“臣领令。”崔恕躬身应下,不敢怠慢。随着几道军令下达,群臣都知道了东出在即,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则是嘴角上扬,喜上眉梢。在刘继隆的示意下,他们先后退出了汉王府,而刘继隆也在他们离开后,安心等待了起来。在他等待的同时,洛阳的风云才刚刚开始涌动。冬月三十日,监国太子李佾在群臣劝谏下,于偃师城外即皇帝位,改年号为乾符,随后摆驾南下登封县。与此同时,北上孟津关的齐元简等人也从李漼诸子中,选择出了年龄不过九岁的凉王李侹为皇帝,改年号为乾宁。一时间,不算大的东畿地区,竟然出现了两个“太阳”。从法理来讲,李佾无疑更加占据大统,毕竟他此前就是太子,且被李漼擢授监国权力,不管怎么看都合情合理。相比较之下,在咸通年间就十分平庸的李侹,怎么看都不像是能继承大统位置的人。二人即位后,立即便向诸道发出圣旨,其中齐元简提前草拟了遗诏,后续才填上了李侹的名字,使得李侹表面看起来拥有遗诏和圣旨、玉玺等物件来证明其正统性。同时,丢失玉玺的李佾也并没有被玉玺和圣旨憋死,而是在萧溝的操作下,根据过往圣旨印迹,伪造了玉玺和遗诏。印章的伪造难度较高,但对于各镇节度使来说,许多时候真真假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自己得到李佾。如果真要较真,那自德宗以来,没有几个皇帝在这条路上是干干净净的。哪怕刚去世的李漼,若非王宗实和齐元简等人,也无法坐上皇位。正因如此,在面对洛阳二帝相争的局面时,大部分藩镇都选择了沉默。不过这份沉默,很快随着乾宁朝廷发出的檄文而被打破。乾宁皇帝李侹为齐元简等人控制,于腊月初二发布檄文,指责李佾勾结刘继隆,密谋篡位。李漼驾崩前,立下遗诏并将诸皇子托付神策军,这才保全了天家血脉。李侹召诸道讨伐李佾,将李佾视作篡佞之辈,但只字不提要讨伐刘继隆的事情。檄文发布后,河中李昌符、陕虢李昌言响应,河阳虽有都将响应,但河阳节度使刘潼并未响应,故而只有几名都将领兵驰往孟津勤王。一时间,光响应李侹的藩镇兵马便多达五万,而距离孟津更为遥远的各镇还未收到消息。撤往登封的李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