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天下动荡(月初求月票)(7/12)
,这是汉军能以弱击强的基础。战场之上,识字者能更快掌握《旗鼓号令》,减少战场误判,所以汉军每每与唐军陷入胶着时,明明‘旗鼓号令’同时发出,但汉军反应的速度永远比唐军快。反应更快,做出的调整更多,容错性更高,这便是张武能几次击退三川军老卒的原因。虽说这个时代的许多藩镇都在培养兵卒识字,但受限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成本,他们并不能像汉军这样快速扫盲。当然,随着地盘扩张、不断扩军,汉军的扫盲速度也不免慢了下来。若放在陇右,从征募兵卒到扫盲,各种物资和人力都能跟上的情况下,半年多就能将军队兵卒从大字不识,扫盲成为最少能认识五百字的水平。扩军之后,扫盲教习数量跟不上,教材跟不上,加上操训太多,文化课太少,汉军在三川招募的新卒,大部分都只能识得二三百字。汉军对文盲的脱盲标准很低,只要识得五百字便能摆脱文盲的帽子,这相较于后世农村一千五百字,城市两千字的标准来说,可以说降低了不知多少倍。饶是如此,想要为这些入伍兵卒扫盲,难度仍旧很大。“某观高骈不日便要退兵,西川长江沿线的六个县作物和人口恐难保存,好在温江三县的人口被迁徙,至于导江三县的四万余口百姓……”李商隐眉宇呈现复杂,末了只能叹气道:“待我军训练有成,自然会将其解救的。”说罢,李商隐回头看向了西川的汉军,但见他们个头虽比寻常西川百姓要高,可身子瘦弱,不似陇右老卒那般虎背熊腰。等到秋收后,还是得想些办法,把肉食搞多些,这样才能将兵卒练壮。这般想着,李商隐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看向张武说道:“高都督写来手书,希望某等能劝进汉王,但某以为不可。”李商隐的话让张武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忍不住询问道:“为何?”在张武看来,李商隐既然当初第一个劝进刘继隆做汉王,眼下也应该劝进其称帝才是。对此,李商隐则是解释道:“我军眼下占据五道之地,但其中两道只是残缺,尚未厘清诸道人口田亩情况。”“此外,我军兵卒扩张太快,理应巩固。”“国子监能提供的学子数量不足,此时若是称帝,那必然要东扩,而东扩则官吏不足。”“此前三川不少豪强作乱的场景,你也曾看到过。”“三川豪强,相较于河东、河北及河淮、江南来说,并不算多。”“若是此时劝进汉王称帝,东扩之下,必然会有所妥协。”“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