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其他类型> 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 第322章 说不定又得出一位大天师(2/4)

第322章 说不定又得出一位大天师(2/4)

出现在文献上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虽然真正开始出现三教融合都到了元明时期,可在那之前,古人的尝试方向也值得借鉴。”



    三齐一口气说了一堆,徐行算是听明白了他的想法,不由的大吸一口凉气。



    这要从浩瀚的古籍里找到蛛丝马迹,工程量想想都觉着夸张… …



    自己之前光是为了寻找一个雷法的记载。



    就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道门典籍才找到只言片语,三齐这是直接翻了三倍以上还不止了。



    似乎是看出来徐行的忧虑,三齐放下手里的控制论。



    然后拿起卦摊上的另外一本《传习录》递给徐行,笑着说道:



    “到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翻找古籍也只是稍微借鉴一下思路,明白三教合一具体是怎么一个流变过程而已,真的要大力研究,肯定是得以三教合一之集大成者为主要参考,就像你搁经脉里注入的’锚点’一样,有了锚点,就方便指明方向了嘛?”



    “这是?”



    徐行接过他手里的书,定睛一看:



    “《传习录》… …王阳明?”



    “没错!”



    三齐笑着拍了拍手道:



    “王阳明、王守仁知道吧?他的心学含有道儒释三家思想,乃元明三教合一浪潮下的集大成者,这本《传习录》就是他的着作。”



    “心… …心学?”



    “没错,就是心学!”



    三齐随后解释道:



    心学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安世高所译《大比丘三千威仪经》,其义为佛教三学中的“定学”。



    在隋唐佛教史书中,“心学”一词专指习于禅定的学问。



    隋唐以降,“心学”、“心宗”又成为禅宗与天台宗的代名词。



    道教“心学”一词。



    最早出于陶弘景《真诰》,晚于佛教心学。



    自宋至明,儒家“心学”兼有数义:



    道统心传之学,此与释道之道统相对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