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县衙(3/4)
的贡院街往西,来到东牌楼的夫子庙。夫子庙前更是热闹到极点。一眼望去都是人群。来这里,当然是吃饭。找到一家叫畅快楼的酒楼,进去吃饱喝足。吃完饭,朱寅等人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买户口!没有户口就是流民身份,处处受阻。之所以说“买户口”,是因为此时的明朝,黄册户籍统计混乱不堪,基层管理已经废弛。官府胥吏趁机舞弊敛财,视国家户籍制度如儿戏。晚明时期纲纪崩坏。加上商业迅猛发展,士民对金钱的崇拜空前高涨。在朱寅看来,晚明社会有点像十八世纪的欧洲。只要使足了银钱,管你是流民还是黑户,都能给你重新造册黄簿,拥有合法身份。这便是买户口了。南京城属于两个附郭县,南边是江宁县,北边是上元县。所谓的南京城,行政区上都属于两个县的一部分。两个县的县衙都在南京城。应天府的府衙,也在南京城。三个地方行政衙门同城办公。朱寅要去的地方,是距离更近的江宁县衙。准备一番之后,向店家打听了一下,朱寅等人就登上马车,前往江宁县衙。古代草民去官府,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朱寅和宁采薇很有勇气。因为有银子。你舍得花钱出血,那就不是刁民,而是胥吏们的客人。据说钱花的豪横的,在户房里面,还能喝到上好的龙井。为了办事,朱寅等人都没有心思逛夫子庙的集市。马车离开喧闹无比的夫子庙,进入玄真巷。玄真巷只走了大半里,就迎来一条宽阔整齐的大道。这便是有名的花市大街了。花市大街南接南门大街,北接大功坊,西边就是江宁县衙!马车好不容易等到一个空挡机会,急匆匆的横穿花市大街,进入了县前街。一进县前街,就看到街道北边,坐落着一座威严肃穆的气派官衙。门头上赫然是四个大字,从右到左的写着:江宁县衙。高大的门檐之上,还有一对悬鱼,也真是讽刺。衙门口的临街广场上,左边一溜儿的上马石和拴马柱,右边一溜的轿棚。轿棚之中,足有十几辆轿子,都是装饰精美,穷极华丽。显然主人非富即贵。轿夫们懒洋洋在各自的轿子边歇息,一边吹牛打屁,一边赌钱下棋、捉虱子、抠脚。胆子大的,干脆趁着这会工夫,在轿子里打盹,也当一回主人。偶然衙门里出来一个人,轿子里打盹的轿夫就赶紧钻出轿子。按照明律,只有三品以上文官才可以乘轿。三品以下文官和所有武将,只许乘车骑马。然而律法就是用来破坏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