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席婉清的烦恼(2/8)
行小规模试投产,预期能够满足一系列机器人业务的动力电池需求!”
“等到明年夏天的时候,我们的莞城固态电池基地将会进行大规模生产阶段,预期能够满足五十万辆汽车的使用,后期逐步提升产能。”
“等到明年秋天的时候,安城基地也会进行投产,初期产能预计为二十万辆,以满足中部以及北方的海蓝汽车生产需求。”
“广城基地的第二期产能,则是要到明年冬天投产,初期产能则是十五万辆左右。”
“我们乐观估计,等到明年冬天,我们的固态电池的总产能将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程度,除了优先供应预期三百万台机器人的固态电池需求外,还能再额外供应大概八十万辆海蓝汽车的需求!”
海蓝汽车旗下的海蓝电池所生产的固态电池,其实都不是优先供应他们汽车的汽车,而是供应智云集团旗下的智能机器人!
今年冬天广城固态电池基地的第一批试生产的固态电池,将会优先供应给机器人业务使用。
因为机器人对固态电池的需求更迫切,对性能的整体提升更加明显。
当然,这也和机器人对固态电池的需求量没那么大有关系。
机器人受限于重量和体积,其使用的电池数量是远远没办法和汽车相提并论的。
海蓝汽车使用的电池,动不动就是四五百公斤,而部分车型的长续航版本的电池重量甚至能够达到七八百公斤。
但是智云家用机器人的电池重量,旗舰型的长续航版本也不过三十公斤……毕竟一整个机器人的重量也才那么六七十公斤而已。
这一半的重量都是电池重量了,也很难塞进去更多的电池了。
这也是机器人项目对固态电池如此重视,并且迫切的原因之一:机器人的重量和体积限制,没办法塞进去太多的电池,所以在电池密度上需求更强烈。
而对于徐申学而言,考虑到固态电池前期的产能有限,他肯定要优先满足机器人业务的需求,汽车业务只能往后排。
毕竟一辆海蓝汽车上使用的固态电池,都足够智云集团那边生产十多台机器人了。
而机器人使用固态电池所产生的产值,可比海蓝汽车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