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抵达洛阳(3/5)
洛阳最悲催的日子是永嘉5年(公元311年)5月27日,匈奴军队攻陷晋国首都,晋怀帝及多数王公贵族被俘。
洛阳先是遭到匈奴人烧杀抢掠、成为人间炼狱,最后被付之一炬。
——是为“永嘉之乱”。
影响中国历史格局的“永嘉衣冠南渡”也是因此而起。
时间又过去了小二百年。
拓跋宏率30多万人、马、车,九月初从平城出发,抵达洛阳时,已是十月中旬。
路上走了40多天。
正常年份,这时候北方是秋转冬季节,应该相当干爽。
可是上天似乎故意配合皇帝,进入十月份后,一路阴雨绵绵,非常寒冷。
道路也是泥泞凹凸,士卒步履维艰,车陷坑、马失蹄。
南行大军苦不堪言。
拓跋宏要的就是这效果。
因为,到时他假装让步、同意长住洛阳时,这些人应该会立马赞成,甚至感激涕零。
后世人对大军出征作战的理解,以为30多万人马的组成简单明了:前面几万先锋军,中间十几万中军,后面十几万后勤军、附属人员。
其实,真实状况与多数人的想象大相径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凡是发动大的战争,除了作战部队、后勤部队、随军家属,还有许多商业服务团队人员自发跟随队伍行进,一路走一路做生意。
没错,无论什么时候发生战争,都会有不怕死的商队跟随军队,做刀口舔血生意。
而且,交战双方队伍里都有这种商队。
双方军队都很默契:严格约束手下人,不得对这些商队下手。
当然,偷偷下阴手的不可避免。
就拿魏国皇帝拓跋宏这次南征行动来说,25万作战/后勤大军,皇宫、东宫、朝廷百官及卫队5万多人,这是官方的人马。
而紧随大军之后的商队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