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屯田军(3/4)
这些年,大汉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基本稳定下来,赵充国按当年与王西风交谈的启示,上了一道改边防军为屯田军的奏疏。
大汉共有70多万军队。
其中50万分布在北方,“辽东~渔阳~雁门~朔方”、“西河~北地~陇西”一带,面向匈奴的防御战线上。
而且这些地域,因为常年受匈奴侵扰劫掠,没有永业田。
也就是没有长期种植的农户。多数是草场和荒地。
赵充国奏折意思就是:把边疆军士变成半军半耕的军户。战时上前线,平时垦荒种地。
边军种地收成归自己,不用纳税。
只需口粮自给自足,其它待遇照旧。
这样,既可将边地开发成粮田,也解决军士家属生计出路。
可谓一举几得。
唯一的隐患是战斗力可能有所下降。
所以,这个政策是在边境相对稳定、战事较少的时候才更适应。
现在边境局势正是处在这种时期。
朝廷同意了赵充国的建议。
皇帝下旨:北方50万边军中,40万开始实施屯田军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边防军”改“屯田边防军”政策的推行,先是在长城之内,大部分空地变成耕地。
随后,长城以北的许多空地,也被开垦出来。
朝廷适时地采取一些鼓励措施,转移了一部分平民人口到边区。
这部分主要是女性,以弥补女性不足,人口比例失调的现状。
短时间内,长城内外变了面貌,与内地普通村寨没什么两样。
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国家耕地面积会得到大幅提高。
从历史的角度看,赵充国的这项建议,确实起到了当初决策者意想不到的作用。
1.降低了军费开支。
这个办法的特点是既没有减少军队数量,又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