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读档小说> 网游动漫> 1978合成系文豪> 第494章 “颠覆性读物”(5/6)

第494章 “颠覆性读物”(5/6)

入土了的一代。”

    “这文章写的狗屁不通,他看懂了么?他懂个屁啊还写上评论了?”

    这一幕只是《无主题变奏》所掀起争论的一角。

    而作为这篇的撰写者江弦,这会儿倒跟没事儿人似得,对文学界的一切讨论都漠不关心。

    《无主题变奏》这篇,正是他以【多余人】和【内心世界】两条灵感所合成出的。

    讲述了一个普通青年主人公“我”的日常心态,同时也描写了“我”和“我”的女朋友“老Q”以及“我”的那些室友们的生活情况。

    这在后世不像《红高粱》《活着》这些似得人尽皆知,它的作者徐星似乎也在后世名声不显,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丝毫不逊色于《红高粱》《活着》的,甚至可以说更大。

    在后世,文学界将这篇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由传统转入现代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而在发表前,江弦便预料到,这篇是必定会掀起争议的。

    理由很简单。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当代文学,最初描写的都是英雄人物、英雄形象,都是从英雄文学起步。

    像是忍受孤岛寂寞的鲁滨逊。

    一生与海洋搏斗终于被海洋吞没的老水手。

    追逐一个情人那样追逐一个仇人,最后与它同赴深渊的船长亚哈。

    忍受了肉体和灵魂几十年熬煎的冉阿让。

    不懈地追求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梦境,灵魂永生的卡拉马佐夫以及克利斯朵夫。

    在现代的作品里,已经很少再出现这种英雄文学。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庸俗,一种小玩小闹的小家子气,甚至是一种无聊。

    要么就是把大便小便、抢不着厕坑当作“喜剧”,把“减肥”这种事儿美不滋滋津津乐道地搬上影视银幕。

    要么就是类似于长期压抑的变态释放,一有机会就尽量暴露一下被窝里的那点儿秘密。

    但这就是文学主题的转变,文学形象普遍追求非英雄化。

    “伟大”这个字眼已经过时,或许是因为以前用得太多而使人倒了胃口。

    神圣回归于平庸,英雄主义回归于虚无,这是必然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