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初战计定破甬法(2/6)
。刘邦也修筑过甬道,与项羽的荥阳之战时,刘邦在荥阳南构筑了一条甬道,连接黄河渡口与敖仓,利用敖仓的储粮支援前线,以木栅、夯土墙防护,宽约两车并行,设箭楼监视,项羽为此多次派骑兵突袭甬道,双方争夺激烈。
甬道,的确是有着便於隐蔽行军、运输物资的优点,但同时也有缺点。
就是一则,筑造甬道,尤其较长的甬道,耗时耗力;再则,甬道是固定的,一旦建成就没办法做调整,当敌人来攻时,守方就需要分段防守,也许便会造成守方兵力分散的风险,——如章邯围攻巨鹿城,末了就是因为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精锐多次突袭甬道,利用局部的兵力优势,分段破坏壁垒,劫掠粮草,击杀秦军都尉,而迫使章邯不得不分兵救援,从而导致巨鹿大营空虚。项羽趁机亲率主力渡漳河,九战破王离军,甬道彻底断绝后,章邯投降。
是故,甬道这东西,尽管早就有之,但在自古至今的攻守战中,并不算是常见。
李善道从两年前起兵,到眼下为止,已打过大小数十战,可这也是第一次使用甬道战术。
建议是屈突通提出的。
宇文化及部的兵力是李善道部的两倍,则当他来攻的时候,城外三面的汉营,就有可能会被他分割包围,首先,各营之间,难以相互便利地支援;其次,如果一营被围攻,临近的别营往援,亦可能会被敌军围点打援,趁机截击,怎么应对这一可能面临的局面?
屈突通因此提出了“构筑甬道”的意见。
在指出可用“构筑甬道”,来应付以上两种局面后,屈突通还又指出,如果在汲县城外各营、以及城与各营之间建筑甬道的话,与秦末时章邯、刘邦的甬道不同,——章邯、刘邦的甬道都很长,但他们需要建筑的甬道,却都不长,营与营之间相连,甬道能有多长?至多几里地;城与各营相连,甬道也不长,最长的也只有十里地左右,这样,筑造时间短、耗费人力少,而且还不必担心若是宇文化及遣兵攻甬道的话,防守兵力分散的问题。
不得不承认,屈突通的分析很有道理。
李善道从谏如流,於是,采用了他的此个建议。
别的不说,只从今日初战来看,构筑甬道的策略颇见成效,确是给宇文化及